18.第十八回
推荐阅读:
2K小说网 www.2kxs.cc,最快更新穿越之后来居上最新章节!
就听那王嬷嬷道:“要说起来,十几年前这桩事啊,那可真是轰动京城,那时候姑娘们都还没到这世上呢,自然是不知道的,但太太或许也是听过的?”
四太太便问她是哪一桩事,王嬷嬷便道:“嗐,便是当年武定候夫人是为了妾室闹出来的那场风波。”
四太太经她这么一提醒,登时便想起这件事来,那是十多年前,那时还没当上太后的孙太妃不停赏赐宫人及自家远亲给朝中文武勋贵做妾室。那些个美人仗着是太妃所赐,且又年轻貌美,自然对正室多有不恭敬处。有的正室夫人或是顾忌太妃,或是怕惹了家中老爷不快,少不得自已忍耐一二。只有武定候夫人素来是个爆炭一样的脾气,哪能容得这起子小妖精在她一个正室发妻面前放肆,便狠狠教训了赐到她府上的妾室一顿,定要让她立规矩。
不想,那小妾是孙太妃一位远亲家的女儿,便一状告到了太妃面前,正好那时孙太妃逼着她儿子和朝臣们吵了三年终于被尊为太后,一听竟有人敢给她这个国中最最尊贵的太后娘家亲戚没脸,那还了得。便在外命妇入宫觐见时,将武定候夫人劈头盖脸训了一顿,很是给了个没脸,又给那个妾室赐了个四品恭人的诰命。
那武定候夫人被孙太后打脸之后,方一回家就见那妾室穿戴着诰命冠服耀武扬威的又来挑衅。武定候世子气不过,便要动手打那妾室,却被武定候夫人拦下,说那毕竟是他父亲的妾室,也算他的庶母,不许他动手。
直接命人在正院里用柴草堆了个高台,上面浇满了桐油,四个儿女也跟着她一起立在上头。举着火把说是耻为妾室所辱,却为强权所阻不敢讨回公道,再也无颜活着只得自焚以示不平。说着便将火把朝下一丢,引燃了整座高台,那火都烧到衣服了,万幸被武定候爷拼死给救了回来。
那武定候和夫人虽不是共过贫贱的患难夫妻,也不是自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却也是互敬互爱,夫妇二人甚为相得,虽也有一二个侍妾,也并不怎么放在心上。今见这太后赐的妾室这般嚣张无礼,竟险些害得他妻、子俱亡,顿时心头火起,直接将那小妾打个半死发卖到了个不好的去处。
也不等孙太后问他的罪,主动上表请辞说自已无能,连个小小的妾室都管教不了,致使家宅不宁,无颜为官,遂辞官辞爵,告老回乡。当今圣上倒是准了,只是孙太后气不过,强逼着圣上下旨把武定候一家给抓回来,结果此令一出,朝中半数大臣,勋贵纷纷请辞,孙太后不得已,只得放他一家子去了。
因采薇和宜芝二人并不知此事,王嬷嬷便又跟她二人讲了一遍,末了又加上一句,“当年这桩事儿闹出来后,听说各府里太后赐的那帮小妾们都老实了许多。当时咱们府里也给赐下了一位,便是硬要跟着伯爷去了福建的王姨娘,不成想去了那边后,因水土不服,没多久就染病死了。”
闲话了这许多,宜芝便问四太太她到底如何打算,四太太听了这许多活生生的先例,心中虽也有些松动,只是她受了这么些年妇德教化,总觉得她一个贵妇,在众人面前也去学那村妇一哭二闹三上吊的,实在太有损妇仪妇德。仍是担心若行此举会有损她的脸面和名声。
采薇便不再多说,横竖这件事不论她们怎么出谋划策,最终还是得靠四太太自己立起来才成。
宜芝此时对她这个继母真是有些恨铁不成钢,忍不住道:“母亲已经忍了这许多年,难道还要再忍下去不成?若这一回母亲仍是忍了下来,还不知往后那边又会想出什么歹毒的主意来摆布母亲呢?对那等宠妾灭妻之人,只怕一哭二闹三上吊反来得有用些,其实真要闹开了,还不知谁更怕丢了脸面呢?”
王嬷嬷也说道:“这世上的事总没有个两全的,若要顾着个好名声,就得委屈自己,可若是不委屈自个,就得受着被别人在背后说三道四。虽说咱们女人家名声是顶要紧的,可是这世上总有些事是不能为图个好名声就忍下去的。”
“当日先头的老伯爷战死沙场时,因二老爷那时才十三岁,又因老太夫人总是从中做梗,还未曾请封世子。等到老伯爷去了,太夫人只顾忙着料理丧事,那老太夫人也不知是受了谁的撺掇,早早的把一封为大老爷请封世子的折子给递了上去。”
“幸好那时太夫人的娘家兄弟正在吏部官居尚书,与朝中人等都交好,得了这个信儿便急忙告诉了太夫人。太夫人那时真真是气急攻心,好半天才缓过来,忙叫了大老爷来问,大老爷却说他毫不知情,他是身知自己庶出的身份,从不敢妄想的,想是祖母瞒着他偷偷上的折子。”
“见他话说得滴水不漏,太夫人也不好再说他什么,便打算请她娘家兄长出面禀明,那老太夫人所请立为世子的长子乃是庶子,府中另有嫡长子。大老爷也不知如何得知了这个消息,便又跑来跪着求太夫人,口口声声说是什么若是指出老太夫人所请立为世子的人选不当,这可是以庶乱嫡之罪,岂不是陷老太夫人为罪人,况且若是因此事惹怒了圣上,只怕会怪罪到伯府头上,将爵位抹了也说不定。”
“又说什么不如请太夫人便顺从长辈婆婆的意思,横竖他也是太夫人的儿子,也喊太夫人一声母亲,便是立了他当世子,也是于太夫人没什么妨碍的,他一定会好生孝顺太夫人,又许诺说将来不会把这爵位传给儿子,会兄终弟及传给太夫人的儿子二老爷。”
“大老爷当日那一番话说得可真是漂亮,连太夫人都险些被他说动了,幸好和她娘家兄嫂一商量,这才没被那大老爷给哄了去,拿定了主意请她兄长找御史上奏了一本。说来也有些可惜,听说本来当日先帝爷念及老伯爷为国捐躯沙场,原想给咱们府里升成候爵的。结果老太夫人这以庶乱嫡的事儿一出来,不但没升成候爵府,本要再赐下的功勋田也给收了回去。到底邪不压正,这爵位还是让嫡长子二老爷给承袭了。”
“那老太夫人因圣上念及她年老之人,便没治她的罪,只是她到底受了一场惊吓,且谋划了多年的事儿又落了空,连吓带气,心中又有些羞愧,便害起了病,没多久就去了。此时太夫人查到是大老爷的生母刘姨娘买通了她身边一个丫头打探消息,又查出是那刘姨娘撺掇的老太夫人上了那本折子,便将刘姨娘发落到家庙里为老太夫人守陵,前几年病死了。”
“那几年,因为这几件事,太夫人没少被京中贵妇们闲话议论,有那故意喜欢给人添堵的,也不想想她也是为人正妻的,竟帮着大老爷那边说话,话里话外的暗示太夫人没有孝顺婆母,只顾着为自己儿子争爵位,反倒累得合家失了个候爵,白糟蹋了老伯爷捐躯沙场立下的战功。是以,虽然后头太夫人守完了三年婆母和丈夫的丧,也仍是不大喜欢出门做客,会亲访友,便是为了这个缘故。”
这一段往事宜芝长在这府里,自然隐约听闻过,周采薇却是第一次听说,不意外祖母当年竟也有如此果敢的一番作为。
就听那王嬷嬷最后叹道:“太夫人这么些年为避人言、深居简出的,我也曾问过她后悔不后悔。你们猜太夫人怎么说,她说活的日子越多,她就越不后悔。因为岁数大了,经见的多了,她才越发明白,人这一辈子,这日子不是为了名声活的,那些到头来全都是虚的,要紧的是自己的日子得活得舒心畅意才是。旁人爱怎么嘴碎,且由她们说去,横竖你的日子只是你在过,其中冷暖也只有你自个知道。”
“四太太,我老婆子今儿就大着胆子说上一句,虽然这件事儿咱们不敢告诉太夫人知道,但若是她知道了,她必不会让你再这么忍气吞声,遂了那起子小人的算计。太夫人当年都敢把家丑告到御前去,何况如今只是在府里闹上那么一场,况都是合家亲戚,想也不会传出太多不好的话去。”
这四太太听了她婆母当年的一番事迹,惊叹之余,自个儿心里就松动的更厉害了,便道:“便是我想要闹上这么一场,可我素来是个胆小的,况又嘴笨舌拙,到时候如何能说得过老爷?”
采薇便笑道:“舅母倒不用为这个操心,咱们几个人不妨先合计一下,想想若是舅母不答允,那时四舅舅会是如何言论,他怎么说,咱们就怎么来驳他。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咱们这里一共四个人,况王嬷嬷又是伴在太夫人身边几十年积年的老嬷嬷,什么没经见过,有了嬷嬷相助,咱们还愁什么呢?”
于是众人一直商议到三更天,方才各自安歇。
就听那王嬷嬷道:“要说起来,十几年前这桩事啊,那可真是轰动京城,那时候姑娘们都还没到这世上呢,自然是不知道的,但太太或许也是听过的?”
四太太便问她是哪一桩事,王嬷嬷便道:“嗐,便是当年武定候夫人是为了妾室闹出来的那场风波。”
四太太经她这么一提醒,登时便想起这件事来,那是十多年前,那时还没当上太后的孙太妃不停赏赐宫人及自家远亲给朝中文武勋贵做妾室。那些个美人仗着是太妃所赐,且又年轻貌美,自然对正室多有不恭敬处。有的正室夫人或是顾忌太妃,或是怕惹了家中老爷不快,少不得自已忍耐一二。只有武定候夫人素来是个爆炭一样的脾气,哪能容得这起子小妖精在她一个正室发妻面前放肆,便狠狠教训了赐到她府上的妾室一顿,定要让她立规矩。
不想,那小妾是孙太妃一位远亲家的女儿,便一状告到了太妃面前,正好那时孙太妃逼着她儿子和朝臣们吵了三年终于被尊为太后,一听竟有人敢给她这个国中最最尊贵的太后娘家亲戚没脸,那还了得。便在外命妇入宫觐见时,将武定候夫人劈头盖脸训了一顿,很是给了个没脸,又给那个妾室赐了个四品恭人的诰命。
那武定候夫人被孙太后打脸之后,方一回家就见那妾室穿戴着诰命冠服耀武扬威的又来挑衅。武定候世子气不过,便要动手打那妾室,却被武定候夫人拦下,说那毕竟是他父亲的妾室,也算他的庶母,不许他动手。
直接命人在正院里用柴草堆了个高台,上面浇满了桐油,四个儿女也跟着她一起立在上头。举着火把说是耻为妾室所辱,却为强权所阻不敢讨回公道,再也无颜活着只得自焚以示不平。说着便将火把朝下一丢,引燃了整座高台,那火都烧到衣服了,万幸被武定候爷拼死给救了回来。
那武定候和夫人虽不是共过贫贱的患难夫妻,也不是自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却也是互敬互爱,夫妇二人甚为相得,虽也有一二个侍妾,也并不怎么放在心上。今见这太后赐的妾室这般嚣张无礼,竟险些害得他妻、子俱亡,顿时心头火起,直接将那小妾打个半死发卖到了个不好的去处。
也不等孙太后问他的罪,主动上表请辞说自已无能,连个小小的妾室都管教不了,致使家宅不宁,无颜为官,遂辞官辞爵,告老回乡。当今圣上倒是准了,只是孙太后气不过,强逼着圣上下旨把武定候一家给抓回来,结果此令一出,朝中半数大臣,勋贵纷纷请辞,孙太后不得已,只得放他一家子去了。
因采薇和宜芝二人并不知此事,王嬷嬷便又跟她二人讲了一遍,末了又加上一句,“当年这桩事儿闹出来后,听说各府里太后赐的那帮小妾们都老实了许多。当时咱们府里也给赐下了一位,便是硬要跟着伯爷去了福建的王姨娘,不成想去了那边后,因水土不服,没多久就染病死了。”
闲话了这许多,宜芝便问四太太她到底如何打算,四太太听了这许多活生生的先例,心中虽也有些松动,只是她受了这么些年妇德教化,总觉得她一个贵妇,在众人面前也去学那村妇一哭二闹三上吊的,实在太有损妇仪妇德。仍是担心若行此举会有损她的脸面和名声。
采薇便不再多说,横竖这件事不论她们怎么出谋划策,最终还是得靠四太太自己立起来才成。
宜芝此时对她这个继母真是有些恨铁不成钢,忍不住道:“母亲已经忍了这许多年,难道还要再忍下去不成?若这一回母亲仍是忍了下来,还不知往后那边又会想出什么歹毒的主意来摆布母亲呢?对那等宠妾灭妻之人,只怕一哭二闹三上吊反来得有用些,其实真要闹开了,还不知谁更怕丢了脸面呢?”
王嬷嬷也说道:“这世上的事总没有个两全的,若要顾着个好名声,就得委屈自己,可若是不委屈自个,就得受着被别人在背后说三道四。虽说咱们女人家名声是顶要紧的,可是这世上总有些事是不能为图个好名声就忍下去的。”
“当日先头的老伯爷战死沙场时,因二老爷那时才十三岁,又因老太夫人总是从中做梗,还未曾请封世子。等到老伯爷去了,太夫人只顾忙着料理丧事,那老太夫人也不知是受了谁的撺掇,早早的把一封为大老爷请封世子的折子给递了上去。”
“幸好那时太夫人的娘家兄弟正在吏部官居尚书,与朝中人等都交好,得了这个信儿便急忙告诉了太夫人。太夫人那时真真是气急攻心,好半天才缓过来,忙叫了大老爷来问,大老爷却说他毫不知情,他是身知自己庶出的身份,从不敢妄想的,想是祖母瞒着他偷偷上的折子。”
“见他话说得滴水不漏,太夫人也不好再说他什么,便打算请她娘家兄长出面禀明,那老太夫人所请立为世子的长子乃是庶子,府中另有嫡长子。大老爷也不知如何得知了这个消息,便又跑来跪着求太夫人,口口声声说是什么若是指出老太夫人所请立为世子的人选不当,这可是以庶乱嫡之罪,岂不是陷老太夫人为罪人,况且若是因此事惹怒了圣上,只怕会怪罪到伯府头上,将爵位抹了也说不定。”
“又说什么不如请太夫人便顺从长辈婆婆的意思,横竖他也是太夫人的儿子,也喊太夫人一声母亲,便是立了他当世子,也是于太夫人没什么妨碍的,他一定会好生孝顺太夫人,又许诺说将来不会把这爵位传给儿子,会兄终弟及传给太夫人的儿子二老爷。”
“大老爷当日那一番话说得可真是漂亮,连太夫人都险些被他说动了,幸好和她娘家兄嫂一商量,这才没被那大老爷给哄了去,拿定了主意请她兄长找御史上奏了一本。说来也有些可惜,听说本来当日先帝爷念及老伯爷为国捐躯沙场,原想给咱们府里升成候爵的。结果老太夫人这以庶乱嫡的事儿一出来,不但没升成候爵府,本要再赐下的功勋田也给收了回去。到底邪不压正,这爵位还是让嫡长子二老爷给承袭了。”
“那老太夫人因圣上念及她年老之人,便没治她的罪,只是她到底受了一场惊吓,且谋划了多年的事儿又落了空,连吓带气,心中又有些羞愧,便害起了病,没多久就去了。此时太夫人查到是大老爷的生母刘姨娘买通了她身边一个丫头打探消息,又查出是那刘姨娘撺掇的老太夫人上了那本折子,便将刘姨娘发落到家庙里为老太夫人守陵,前几年病死了。”
“那几年,因为这几件事,太夫人没少被京中贵妇们闲话议论,有那故意喜欢给人添堵的,也不想想她也是为人正妻的,竟帮着大老爷那边说话,话里话外的暗示太夫人没有孝顺婆母,只顾着为自己儿子争爵位,反倒累得合家失了个候爵,白糟蹋了老伯爷捐躯沙场立下的战功。是以,虽然后头太夫人守完了三年婆母和丈夫的丧,也仍是不大喜欢出门做客,会亲访友,便是为了这个缘故。”
这一段往事宜芝长在这府里,自然隐约听闻过,周采薇却是第一次听说,不意外祖母当年竟也有如此果敢的一番作为。
就听那王嬷嬷最后叹道:“太夫人这么些年为避人言、深居简出的,我也曾问过她后悔不后悔。你们猜太夫人怎么说,她说活的日子越多,她就越不后悔。因为岁数大了,经见的多了,她才越发明白,人这一辈子,这日子不是为了名声活的,那些到头来全都是虚的,要紧的是自己的日子得活得舒心畅意才是。旁人爱怎么嘴碎,且由她们说去,横竖你的日子只是你在过,其中冷暖也只有你自个知道。”
“四太太,我老婆子今儿就大着胆子说上一句,虽然这件事儿咱们不敢告诉太夫人知道,但若是她知道了,她必不会让你再这么忍气吞声,遂了那起子小人的算计。太夫人当年都敢把家丑告到御前去,何况如今只是在府里闹上那么一场,况都是合家亲戚,想也不会传出太多不好的话去。”
这四太太听了她婆母当年的一番事迹,惊叹之余,自个儿心里就松动的更厉害了,便道:“便是我想要闹上这么一场,可我素来是个胆小的,况又嘴笨舌拙,到时候如何能说得过老爷?”
采薇便笑道:“舅母倒不用为这个操心,咱们几个人不妨先合计一下,想想若是舅母不答允,那时四舅舅会是如何言论,他怎么说,咱们就怎么来驳他。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咱们这里一共四个人,况王嬷嬷又是伴在太夫人身边几十年积年的老嬷嬷,什么没经见过,有了嬷嬷相助,咱们还愁什么呢?”
于是众人一直商议到三更天,方才各自安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