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求娶

推荐阅读:

2K小说网 www.2kxs.cc,最快更新内宅生存手札最新章节!

    我就想试一试

    谢凌云和谢蕙齐声称是。谢凌云倒还罢了,谢蕙尤为紧张。这是她进京以来第一回出门做客, 要拜访的还是她名义上的舅舅。

    薛氏瞧她一眼,微微一笑:“不用紧张, 你舅舅舅母都是再和善不过的人。”

    谢蕙点一点头, 长长地舒了口气。

    在薛氏等人的期盼中,马车终于到了薛家门外。一看到早已等候多时的薛裕夫妇,薛氏就红了眼眶, 命儿女上前厮见。

    亲人多年未见,自有一番衷肠要诉。好半晌, 舅母马氏才拉过谢凌云, 笑道:“这是阿芸吧, 方才只顾着跟你娘说话,也没顾到你。你很像你娘。”说着褪下腕上手镯, 给外甥女带上。

    谢凌云道了谢,笑道:“常听阿娘提起舅母, 舅母真好看。”她这话发自肺腑,说的异常诚恳。

    舅母马氏身形高挑,眉目英气,有种生机勃勃的美, 她很喜欢。

    “哎呦呦……”马氏笑道,“阿芸这话说的,舅母老了,不好看了。”

    谢凌云摇头,听阿娘说过,舅母已有四十多岁,可是发如鸦羽,也看不见一条皱纹:“舅母不老。”

    薛氏推了推僵硬地站在一旁的谢蕙,对嫂嫂道:“嫂嫂,这是蕙儿。”

    马氏愣了一愣,旋即笑道:“是蕙儿啊。”她拔下头上的簪子,插入谢蕙发间,略微端详,“也是个好孩子。”

    谢蕙忙道:“谢谢舅母。”她心里清楚,她跟阿芸是不一样的。她不能像阿芸那样极为自然地与马氏相处,就安安静静地听薛氏母女与马氏他们说话。

    谢凌云也坐在阿娘身边,在阿娘和舅母说到动情处落泪时,递上帕子,转移一下话题。

    这个她尤为擅长,七拐八拐就能把话题给带偏,逗得阿娘和舅母展颜而笑。

    谢蕙不是不羡慕的。说来也怪,明明阿芸看着呆呆的,可是她莫名其妙、天马行空的插话,竟会让那姑嫂俩转悲为喜。如果换成自己,即便是说出同样的话,因为身份有别,也是不一样的吧?

    这天他们在薛府待了很久,直到申时左右,谢律亲自登门来接他们。

    谢律与薛裕只打了照面,寒暄数句,便携妻小离去。

    爹爹来接他们,谢凌云很高兴。途中,她看爹爹满面红光,眉眼间的喜气遮都遮不住,忍不住笑问:“爹爹看起来很开心的样子,是有什么喜事吗?”

    谢律捻须一笑,轻声道:“也不算什么大喜事。今日进宫面圣,皇上将为父的官职,小小调动了一下。”

    谢凌云“哦”了一声,点一点头,心说你的神情可不是这么说的,肯定不是小小调动这么简单。

    “爹爹升官了?”

    “嗯,皇上任命我为鸿胪少卿,正式的文书这几日就该下来了。”谢律试图让自己看起来更加淡然一些。

    谢凌云默默算了算,从县令到鸿胪少卿,这调动可不算小了。不过当官嘛,都差不多,爹爹应该很高兴。她笑道:“那就恭喜爹爹了。”

    谢律叹道:“为父非死不足以报圣恩。”

    他这话倒没有半分虚假,先帝说他的才能只堪为绥阳令。如若不是今上顾念跟他幼年的情分,他恐怕要老死绥阳。想到今上夸他“在外多年,勤勤恳恳,不忘本心,且政绩斐然。此等人才,不可埋没”时,他热血澎湃,恨不能肝脑涂地效忠今上。

    虽说鸿胪少卿官职不高,可这毕竟是皇上的一片心意。今上无视先帝当年的戏言,召他回京,这份恩德,他铭记于心。

    谢律升迁,谢家上下都极为高兴。忠靖侯将小儿子叫进书房,好好勉励一番,告诫他要踏踏实实,认真做事。谢律满口应下,正式入职后,早出晚归,异常勤勉。

    谢凌云不免遗憾,回京后,想见爹爹没以前容易了。当然,不止是爹爹忙,她们姐妹也没闲着。这些天,她们不停地见客、认亲。唉,她们家亲戚可真不少。

    拿着新收到的帖子,谢凌云问母亲:“阿娘,豫章长公主跟咱们不是亲戚吧?她怎么也给我递帖子?还说要办诗会……”——她跟着宁夫子学了几年,有基本的诗词鉴赏能力,但作诗对她来说,难度有点大。

    薛氏笑笑:“公主金枝玉叶,岂是咱们能高攀上的?我听说豫章长公主豁达随性,又好风雅。她之前常常宴请宾客,吟诗作赋。她是女子,不好宴请男宾,每回请的都是京中贵女。这次给你们下帖子,那是把你们姐妹也算上了。”

    不止是阿芸,忠靖侯府未出阁的四个姑娘都收到了帖子。

    贵女这个身份让谢凌云不大自在。在绥阳时,她还是陈清口中“县令的女儿”,现在竟变成了侯门贵女?

    不过,她的确想见识一下贵女们的诗会。她也想见见公主娘娘,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像天上的仙女一样。

    她一打听,原来豫章长公主是今上的亲妹妹,算是文坛风流人物。她不作诗,却极爱办诗会。之前国丧,她闭门不出。如今新皇登基数月,也已大赦天下。豫章长公主就再一次给京中贵女下了帖子。

    谢家姐妹反应不一。谢芷对此已习以为常,淡然应对。谢蕙则苦读诗词,认真准备。谢萱暗暗思忖,定要一鸣惊人。而谢凌云数着日子,等待着那一天的到来。

    薛氏点头:“是。”

    她也是刚知道自己有孕的。这个孩子来的突然,不在她意料之内。以她的年龄来说,这可能是她最后一个孩子。她想护好这个孩子,自然不能长途跋涉,所以此番是不能同怀礼一起返京了。

    谢凌云想了一想,半蹲着身子,握着母亲的手,一字一字道:“那我陪着阿娘,我来保护阿娘。”

    她记得清楚,父亲的岳姨娘当初就是有孕小产后伤了身体,继而丢了性命。想来怀孕是一件挺危险的事情。

    薛氏哭笑不得,女儿才十岁,又能做什么?不过在内宅之中,想保住这个孩子,她还真不能掉以轻心。

    谢律很快就知道了妻子有孕一事。对于他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自岳姨娘小产以来,谢家都没再添丁进口。如今妻子有孕,他怎能不开心?

    尤其是这个孩子来的时机非常好,它是伴着他得知他们会回京的喜讯到来的,它还能拦住琬琬回京的脚步。这孩子来的太是时候了!

    谢律柔声道:“琬琬,你真好。”他看她的眼神,充满了柔情蜜意,一点不逊于他们新婚燕尔之际。

    薛氏却堪堪避开了他的目光。

    谢律还在兴头上,在房内踱来踱去:“嗯,咱们赏下人月钱!琬琬,你有没有什么想吃的?这个好消息得让礼儿带给老爷子老太太!不行,我还得亲自写一封信……”

    薛氏轻轻叹了口气。

    声音虽小,可谢律还是听到了。他奇道:“怎么了?你不开心?”

    “哪有?我只是想着先别告诉老爷子老太太,若是……岂不是空欢喜一场?”

    这话给了谢律当头一棒,他满腔的兴奋瞬间退却,面上青白交加,口中却犹自说道:“琬琬不要多想,咱们的孩子一定会平平安安的……”

    说这话时,他心里有些发虚。岳姨娘的孩子怎么没的,他当然有数。当时出于种种考量,他选择了大事化小,但是同样的悲剧,不能再次上演。

    琬琬肚子里的很有可能是他的嫡子。他只有两个儿子,说到底还是子嗣单薄了些。

    谢律不无遗憾地叹道:“琬琬,你怀的要是双生子,可就更好了。”

    薛氏暼他一眼,并不搭腔。

    谢律不以为意,依旧笑呵呵的。这几日,还真是事事如意啊。

    谢怀礼在绥阳逗留不足一个月,京城那边祖父催他回京的信就过来了。他虽然不舍得父母,却还是提出了告辞。

    谢律心情好,大手一挥,给儿子添了不少东西带回去,又加派了随行人员。他大大方方告诉长子,且回京候着,不久之后,他们就会一家团聚。

    谢怀礼辞别父母回京,暗想他已长大成人,即使父母不能回去,他也能寻了机会多多探望父母。

    临走前,谢怀礼嘱托妹妹,多陪陪娘亲,要学会提高警惕,对人不可全抛一片心。

    谢凌云大力点头,以前阿娘也教导过她,不能毫无保留地相信别人。

    谢怀礼回京了,谢律倒不像妻子那般不舍,他难得放下.身段宽慰妻子。末了又问道:“琬琬有孕,不能累着,这府里事务,你看……”

    他寻思着萱儿是个聪慧的,肯定能把家管好。

    薛氏只当是他想为冯姨娘揽权,接过话道:“不知道相公是怎么打算的?要不,先让三个姑娘试试?”

    “三个姑娘?”

    “可不是。”薛氏笑道,“都十来岁啦,再过几年,就该议亲了。这管家的本事,不能不学。再者,这也就咱们一家,事情少。姑娘们跟着宁夫子学了那么久的本事,都很聪明,难不倒她们……”

    妻子都这么说了,谢律只得道:“那就依着琬琬吧。”

    三个女儿一起,不分嫡庶,琬琬其实还是很有嫡母风范的。

    一听说要姐妹三人管家,谢萱就觉得不对。一打听,竟是薛氏有了身孕。

    怎么会呢?按理来说,应该是谢律夫妇因为薛氏执意回京一事闹了矛盾。最终夫妻感情失和,薛氏也没能回成京啊……怎么会是有身孕呢?

    她忽然恐慌,自己所倚仗的东西好像在一点点变少。许多事情渐渐脱离她的控制……

    不过,知道薛氏有孕后,更恐慌的是冯姨娘。多年前岳姨娘有孕时给她造成的恐慌再一次袭来。不,比上一次更甚。

    太太若再生下儿子,老爷看着长大,又是幺子,那还不疼成眼珠子一般?等这孩子长大,这府里哪里还有他们娘仨的容身之地啊!

    偏偏儿子还不当回事儿,满不在乎的样子看得冯姨娘更心痛:“你到底知不知道事情有多严重?”

    谢怀信道:“唉,你慌什么?刚怀孕,生不生下来还不一定呢。就算是生了,是男是女还不一定呢。就算是男孩,长不长得大也不一定。再说了,就算是真长大了,又能怎么样?姨娘忘了不成,我上头还有个谢怀礼呢!”

    看一眼冯姨娘,谢怀信又道:“说真的,能不能生下来还是个谜呢。”

    这几日谢家事多,宁夫子的身体又有些不爽利,就干脆给她们放了几天假。谢凌云做功课、陪阿娘、当然有时也随哥哥外出。

    薛氏对此并不赞同。姑娘家还是待在家里好。可她到底是怜惜儿女,不忍拂了他们的意,另一方面,她想让这兄妹俩多相处,增进感情,就勉强同意。她叮嘱儿子照顾好妹妹。

    谢怀礼应了,礼貌性地询问谢萱和谢蕙的意见。谢萱不想多生事端,假说身体不好,拒绝了。谢蕙不知何故,也不愿前往。

    这更合谢怀礼的心思。他自小跟着祖父祖母长大,虽然早慧,但远离父母,又无手足,看别人一家和乐,羡慕不已。如今来到父母身边,却不知该怎么与他们相处。倒是这个同母的妹妹,单纯可爱,可以亲近一二。

    至于那些异母的弟弟妹妹,短时间内还真没被他考虑在内。

    有前车之鉴,他带妹妹外出时,常乘坐马车。在途中还能考较一下妹妹的功课。

    一来二去,他挺惊讶,妹妹瞧着不大聪明,可记忆力还真不错。

    他不由得夸赞了几句。祖父教导他时,甚是严厉,固然有用,但不可否认,也让当时年幼的他不开心。他推己及人,猜想妹妹可能喜欢听赞美。

    谢凌云脸色发红,心里喜滋滋的。当初还在天辰派,师父没少夸她聪明,还常说假以时日,她必成大器。可惜,现下的她,即使成了绝顶高手,也不知江湖在何处啊。

    思及此,她默默地叹了口气。

    这兄妹俩近日常常外出,回家之后又温习功课。家里发生的一些事情,他们也不知道。

    那日孙万斗与谢律谈话以后,回家将谢家退婚的事情告诉了儿子。

    孙九郎面色青白,要亲自去退还庚贴。

    孙万斗担心儿子胡闹,又怕一味阻拦的话,后果更加严重,也就没阻止他,只反复劝诫莫要胡闹。

    谁知孙九郎退还了庚贴之后,竟然说要再见谢小姐一面,有些话要说。

    谢律断然拒绝。婚事既退,庚贴也拿回来了,他没耐心再跟孙家打交道,干脆就晾着孙九郎。——没赶孙九郎出去,已经是他仁慈了。

    孙九郎默默坐着冷板凳,也不起身离去。谢律去忙别的事,他就傻傻坐着。

    冯姨娘知晓此事,心情复杂。虽说女儿任性,可她这做娘的,不能不替她着想。孙公子模样好,家境好,对萱儿也有意。这样的郎君,萱儿不知道珍惜,竟然以绝食相逼,让老爷把这婚事退了,还说什么以后不让人插手婚事?以萱儿自己的眼光,到底还能不能出嫁了?

    自觉为女儿操碎了心的冯姨娘派心腹丫鬟去告诉孙九郎,婚约解除,小姐也很遗憾,只盼孙公子勿以此事为念,好生读书云云。

    这番话说的含糊,看似有情却又无情,也不会给人留下把柄。冯姨娘不为别的,只是希望孙公子多多记挂她姑娘,最好三年五载内无心娶妻。到时候若是萱儿后悔,也多个选择不是?

    可惜,她的慈母心肠不能告诉萱儿。那丫头,怪着呢。

    孙九郎听了这话,重燃斗志。她果真欣赏他的才华,她也很无奈。她既让他好生读书,那他就好生读书,不负佳人期盼。

    她不愿见他,那就不见吧。反正她的话,他已经听到了。孙九郎握了握拳头,大步离开了谢家。

    冯姨娘的举动无他人知晓,谢律只当是孙九郎受不得冷遇溜走了,也不多想。他正一心为后年的回京做准备。

    他想,在政务上,他一定要做到无可挑剔。——这一点不必说,他自问是个清正廉明的好官,在绥阳十多年,政绩斐然。在人情上,京城那方面就不说了,鞭长莫及,他也无能为力。但是,绥阳这里,他可以先与陈老先生交好啊。

    这陈老先生之前是太子太傅,年纪也并不十分大。如若太子登基,陈老先生也会被召回京委以重任吧?——呃,当然如若陈老先生没有回京,也没什么关系。多个朋友总是好的。何况,对陈老先生,他还是很佩服的。

    谢律盘算着,他可以多去拜访陈老先生,薛氏也要多与陈二太太走动。要知道,后宅女眷之间联络好感情很重要。如此,谢律更不愿妻子回京了。

    他当初连写两封信让她从京城过来是为什么?还不是想要她做个合格的贤内助?她回去了,难道要能教冯姨娘去跟人家太太们来往么?

    她倒好,想跑到京城躲清闲!

    见妻子似乎并不把他说的跟陈家交好放在心上。谢律耐着性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一点点给妻子分析原委。

    薛氏只得道:“相公,陈家女眷并不愿跟咱们来往。”

    谢律一愣,不大相信:“琬琬,你别哄我。前两天陈家姑娘还特意来拜访你呢。”

    薛氏苦笑,陈谢两家不过是面子上的情分。维持现状可以,若要更进一步,可就不大容易了。

    女人之间的弯弯绕绕,谢律不大清楚,不过怎么更进一步?联姻?有必要么?

    三岁稚子都知晓的事情,她这个妹妹却不知道。也是,现下她可不就是还不足三岁么?

    一旁安安静静的谢蕙抬起头看看姐姐,又看看妹妹,复又低下了头。

    谢凌云盯着宁夫子,心头乱糟糟的,怎么会是大齐呢?她记得很清楚啊,师父讲过很多次的,大兴太.祖皇帝出身贫寒、胸怀天下,试图以一己之力救人民于水火。当初天辰派有位师祖还曾救过太.祖皇帝的性命呢!

    宁夫子只道这位三姑娘是从哪里混听了一句,或是记岔了,也不以为意。她笑吟吟道:“自然是大齐,三姑娘回去问一问令尊就知道了。”

    “没有大兴?”谢凌云追问,“以前也没有?”

    “自然没有。莫说我中土,即便是边陲小国,也没听说过大兴的。”宁夫子看她脸色实在不好,也不与她计较这些,只说道,“你若累着了,就先回去吧。今日这拜师礼也拜过了,等再长两岁,为师再教你好了。”

    谢凌云不说话,心里如同乱麻一般,耳畔反复回响着夫子的话:“莫说我中土,即便是边陲小国,也没听说过大兴的……”

本站推荐:

内宅生存手札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2K小说网只为原作者程十七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程十七并收藏内宅生存手札最新章节